2018年,元氣森林氣泡水問世。在巨頭林立的飲料市場,它沒有陷入口味同質化的纏斗,而是用0糖0脂0卡的概念快速破圈,迅速成長為一家千億人民幣估值的獨角獸。
這份成功,一方面是從包裝設計到營銷玩法,元氣森林都能精準貼合年輕人的消費偏好;更關鍵的是,它精準擊中了當下年輕人“想解饞又怕胖”的核心需求。
撐起這份“無負擔甜蜜”的關鍵,正是元氣森林最重要的財富密碼:0糖賣點的幕后功臣——赤蘚糖醇。
而如今,又一個戰略級的代糖新食品原料——D-阿洛酮糖獲批上市。低GI、不升糖、不破壞腸道菌群,還具備很多其他代糖不具備的“美拉德反應”等優勢。
不只是奶茶、飲料的0糖市場要改寫,或許整個0糖食品、餐飲市場都會被D-阿洛酮糖改變。
一、這屆年輕人,身體上要糖,嘴上卻說不要
大健康時代下,餐飲消費更趨理性,“控糖”也從小眾需求,成為了當下餐飲市場的主流飲食偏好。
2025年上半年,我國“居民減糖指數”為180,且該數字近三年連續增長,意味著我國消費者對減糖食品的消費熱情正不斷攀升。
尤其在年輕群體中,“無糖”已經成了不少消費者選購產品時的硬標準。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和簡愛的0糖酸奶在上市之初,都曾被評為“難喝”,但這兩年分別都成為了相關品類的銷量冠軍。
無糖茶、0糖氣泡水、0蔗糖乳品、低卡烘焙等成為消費低迷環境下逆勢增長的創新黑馬。
不止零售端,新茶飲品牌們早已在行動。如霸王茶姬,就以“科學控糖”理念構建“低GI標識”和“營養選擇”兩大體系,推動茶飲行業健康創新;又如喜茶,去年6月發布“果茶控糖宣言”,宣布“全面展開果茶控糖計劃”……
但減糖并非簡單的去掉糖分這么簡單。糖是食品飲料的“美味芯片”。美國調查記者邁克爾·莫斯在《鹽糖脂: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》一書中指出,糖可以給人類提供大量的能量,對于人體而言,甜味意味著能量,吃到嘴里會激發大腦分泌多巴胺,讓人感到愉快和滿足。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,人類在自然界壓根得不到那么多糖,也就沒有進化出對過量攝取糖分的排斥機制。糖是刻在人類基因里的味覺偏好。
所以減少糖容易,但減少糖之后風味和口感的喪失,往往成為食品飲料行業的兩難抉擇。現代的消費者既想要“無負擔的甜”,潛意識當中又不愿犧牲產品風味。如何能做到減糖不減甜,已經成為了大餐飲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。
9月23日,中糧集團旗下中糧生物科技、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聯合研發生產的國內首個D-阿洛酮糖產品在北京正式發布上市。困擾食品飲料大餐飲行業的“減糖不減甜”世紀難題,終于有了新的解法。
二、歷經8年上市,餐企瘋狂加碼 這款“超級代糖”什么來頭?
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,代糖已歷經多輪迭代,每一代產品都在“甜度、健康、口感”中尋找平衡,但始終無法完全兼顧“還原蔗糖風味”與“健康零負擔”兩大核心需求。且此前的代糖無法產生美拉德反應,應用場景相對受限。
直到D-阿洛酮糖的出現,才真正打破了這一困境。
D-阿洛酮糖是一種天然存在于無花果、獼猴桃等食物中的六碳酮糖,甜度約為蔗糖的70%,熱量僅為蔗糖的10%;GI指數約為0,口感飽和度與蔗糖/果糖極接近。
除了天選的“低熱量”, D-阿洛酮糖口感也更接近蔗糖,甚至還具備其他代糖不具備的顯著優勢:遇熱可產生美拉德反應,低溫酸性環境仍能保持穩定。
正因為如此,D-阿洛酮糖大大拓展了代糖的應用場景,適配從茶飲到食品,再到烘焙、到小炒、甚至調味全場景。簡單來說就是,可以幫助紅燒肉泛起紅亮光澤,讓餅干、蛋糕呈現誘人焦黃色澤,讓冰淇淋更順滑,讓糖果質地更細膩,讓酸奶口感更清爽。
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研究員黃建表示:“ 這種既能滿足味覺又健康的代糖產品,正好契合當下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,有望引領新一代功能性代糖的消費趨勢,成為無縫融入日常飲食的綜合性健康減糖替代方案。”
在國際市場中,D-阿洛酮糖早就有著“明星代糖”的稱號,在美國等市場早已被廣泛應用。根據研究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發布的數據,2024年全球D-阿洛酮糖市場規模為1.477億美元,預計2025年至203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超過14%。
元氣森林靠赤蘚糖醇的“0糖密碼”開啟了千億市值的狂飆之旅。而被業內認為比赤蘚糖醇更具戰略價值的D-阿洛酮糖上市,迅速引發餐企關注。不少品牌紛紛展露參與意愿,試圖搶占這一新的市場機遇。
據悉,國民乳品企業蒙牛已順利完成D-阿洛酮糖的中試階段,目前已確定將啟動規模化使用,這為D-阿洛酮糖的產業化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撐。
發布會現場,更有霸王茶姬、去茶山、稻香村、蒙牛等多家頭部餐飲企業代表到場,均對D-阿洛酮糖展示了濃厚興趣。霸王茶姬質量總監周四偉表示:“D-阿洛酮糖產品的面市為低糖茶飲與烘焙行業打開了更多創新空間,也讓消費者在不犧牲口感的前提下,獲得更健康的‘甜蜜’體驗。”
三、國家隊入場,用產業端思維解決“全民健康管理”問題
D-阿洛酮糖的顯著優勢,不僅體現在其能近乎完美地還原蔗糖,更重要的,是與市面上已知的其他代糖相比,D-阿洛酮糖更符合廣泛意義上消費者對健康代糖的認知。
首先,D-阿洛酮糖更天然。
此處的“天然”,一方面是指D-阿洛酮糖天然存在于無花果、獼猴桃和小麥中,盡管含量極少,被稱為“稀有糖”,但仍是自然的產物。另一方面,D-阿洛酮糖與果糖為同分異構體,它屬于糖,制備過程也更天然。
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生物技術中心主任王小艷介紹道,從提案審批到正式上市,中糧集團全程遵循流程標準,總耗時近4年。這一漫長的周期不僅是對產品品質的打磨,更是對其天然屬性的嚴格守護,讓這份自然甜從源頭就具備可靠的科研基礎。
其次,D-阿洛酮糖安全性較高。以此次中糧發布的D-阿洛酮糖產品為例,發布會上,國家食品安全評估評審委員會委員,南開大學特聘杰出教授王碩教授指出,健康人群連續30天攝入D-阿洛酮糖對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標的影響較小,安全性較高。
與此同時,相關研究數據表明,單次隨餐攝入3克及以上的D-阿洛酮糖,還能呈現更優的餐后血糖調節效果,有利于血糖控制;在腸道健康方面,低劑量D-阿洛酮糖干預不僅能避免對腸道微生態的破壞,還能通過促進有益菌增殖,維持腸道屏障功能,優化腸道健康。
口感更優、源自天然、安全驗證,能為D-阿洛酮糖的市場接受度帶來有益提升。
然而,作為剛剛啟航的新產品,目前D-阿洛酮糖的價格仍然處于高位,約為蔗糖的3~4倍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餐飲企業的成本負擔。
對此,中糧集團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,集結應用基礎研究、產品研發、應用方案開發的全鏈條科技創新能力,不僅能提供優質產品,更能為餐飲企業帶來一套更完善的健康用糖解決方案。
中糧生物科技淀粉糖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梁永紅介紹,集團已開發出以D-阿洛酮糖為核心的調味糖漿,還可以通過添加甜菊糖苷、羅漢果苷等天然甜味劑或合成甜味劑,調配出多種風味。包裝上,也可提供 330 毫升、750 毫升、1.1 公斤、6 公斤等多種規格,能充分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。
未來,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及技術的不斷更迭,D-阿洛酮糖的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。
“明年年底或者后年,我們是完全有信心把綜合性價比能做到更好。”梁永紅說。她進一步表示,中糧集團已經做好了D-阿洛酮糖2.0版本的準備,這將進一步降低成本,使其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。
四、國際一流大糧商,為何看上代糖的“小生意”?
據中糧集團官網披露,截至2024年底,集團資產總額7000億元,2024年度集團整體營業總收入6350億元,全球年經營量近1.8億噸,全球倉儲能力超3400萬噸,全球農產品加工能力超1.05億噸,供應鏈輻射全球140多個國家,穩居國內行業第一和國際糧商前列,成為全球農糧貿易的重要參與者和全球農糧供應鏈的重要組織者。
一個全球領先的國際化農糧食品企業,為何看上了全球才10億規模的D-阿洛酮糖?
D-阿洛酮糖的價值,不能用簡單的商業價值來估算。糖作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關鍵元素之一,在今天,在人們普遍關注健康飲食、注重健康管理的當下,誰掌握了新一代的健康代糖,誰就掌握了食品飲料行業健康升級的密鑰。
以D-阿洛酮糖為代表的新健康食品原料,其實是國民健康飲食產業升級的一個支點。
政策層面早已提供了明確導向。在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-2030)》中,就明確提出“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需控制在25克以內”的目標。
但從當前現狀來看,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不小挑戰。《中國居民食物消費狀況調查2025-2027》,報告指出,我國兒童青少年添加糖攝入量持續升高,部分低年齡組及兒童、青少年的添加糖攝入占比已超過總能量的10%警戒線。
中糧作為一個國企,有義務也有能力,在健康管理的國民議題上發揮更積極的鏈主作用。從D-阿洛酮糖的自主研發,到基于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共創,中糧正在聯動上下游產學研用,通過“供給側”的健康改革,帶動消費端的“科學減糖”。
產業端的聯動,對于國民健康的提升有據可依。早年間,美國和日本為提升國民體質,沒有單純呼吁民眾“多喝牛奶”,而是從產業端發力,推行“國民牛奶運動”,通過增加校園牛奶供給、建立穩定配送體系,讓喝牛奶從“需要自控的個人選擇”,變成了“觸手可及的日常供給”,最終顯著改善了國民健康水平。我國推行的“學生飲用奶計劃”,也借鑒了這一思路。
全民健康管理、三減三健的落地,一方面要靠國民健康消費的自我管理,一方面也要靠食品行業的“系統解法”。
中糧集團作為健康領域的“國家隊”,正是這套解法的關鍵踐行者:通過產業端提供如D-阿洛酮糖等的健康原料,為食品飲料企業提供“減糖不減味”的核心支撐,同時配合政策端完善健康服務,帶動整個產業鏈推出更多低糖、無糖產品,最終讓消費者無需“忍痛戒甜”,也能輕松選擇健康生活。
這種從供給側健康改革的思路,正是全民健康管理走向體系化、普惠化的關鍵一步。
來源:餐飲老板內參